【资料图】
载人船只搭载测深仪开展水深测量。黄葛炎 摄
10月27日,自治区自然资源厅传出喜讯,随着日前北海市廉州湾、营盘、铁山港等区域水下地形测绘工作的顺利完成,标志着广西全面完成了北部湾近岸海域水下地形测绘,首次实现了北部湾近岸海域0-10米水深区域约3000平方公里的水下地形数据全覆盖,为加快发展向海经济、建设海洋强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介绍,2022年,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启动北部湾近岸海域水下地形测绘项目,通过采取“重点先行、分步实施”的策略,首期聚焦平陆运河出海口、钦州港、铁山港等关键区域,随后逐步拓展至廉州湾、三娘湾、白浪滩等重点海域。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技术团队创新采用了“天空地海网”一体化测绘技术体系:在开阔海域使用船载多波束、单波束测深系统进行主体测量;在浅滩、养殖区等特殊区域采用无人船搭载测深仪进行补充测绘;在潮间带、红树林等区域利用无人机机载激光雷达进行精细扫描。
作业员在钦州茅尾海用无人船施测浅水海域。黄葛炎 摄
与此同时,技术人员首次在北部湾海域大规模成功应用基于广西陆海统一高精度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的“无验潮”水深测量模式,显著提升了作业效率和数据精度。
该项工作成果突出,生产出包括1∶10000及1∶2000比例尺水下地形图、数字高程模型等多元化、高精度测绘地理信息产品,为平陆运河等重大工程规划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并广泛应用于北部湾港口航道规划、海洋牧场布局、渔业养殖规划、红树林生态系统监测保护等多个领域。
作业员在钦州三娘湾海域进行多波束测试。黄葛炎 摄
据悉,通过融合水下地形数据与陆域实景三维模型,目前广西已构建陆海一体化的三维空间基底,为自然资源管理、国土空间规划等工作提供了统一、权威的三维空间框架,也为广西优化海洋经济布局、保障海洋生态安全、提升海洋综合治理能力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基础支撑。